柔性防護網:邊坡生態防護的幾種施工工藝
作者:admin 來源:原創 發表時間:2019/07/12 瀏覽:次
在公路、鐵路、礦山、水利等工程建設中,經常伴有大量的開挖土石方,而這些土石方開挖破壞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邊坡,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失衡。這些工程所形成的邊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復生態平衡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甚基本無法恢復。因而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對邊坡進行工程防護與生態綠化處理,以防止邊坡破壞、水土流失,并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是減少生態災害,保護環境的需要。邊坡綠化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形、土質、氣候條件等),并結合本地區草木的生長情況以及邊坡的坡度、坡面的巖石性質等情況確定邊坡綠化的施工工藝。下面是邊坡綠化常用的幾種施工工藝及其操作步驟。
1.噴砼(綠色)工藝坡度較陡,且穩定性較好的坡面采用此工藝。
①噴砼(綠色)施工工序:制作安裝坡面錨釘及泄水孔→掛網(加強筋連接)→噴砼(綠色)→砼養護→拆除腳手架。
2.噴混植生工藝
①施工工序:坡面處理→鋪網釘網→噴混植生→回填種植土→養護
首先噴射不含種子的混合料,噴射厚度6~8cm,待一次噴射的混合土達到強度后,緊接著二次噴射經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加入過篩后的泥炭土、腐殖土、粘結劑、纖維、緩釋復合肥、保水劑攪拌均勻后的混合材料。
3.客土吹附工藝
在坡面較陡巖面或巖土面上利用噴播設備將經過比例混合的客土噴射到掛有鐵絲網的坡面上的一種邊坡綠化工藝。其注意點有:
①鋪網:選用網孔為4×4cm或5×5cm的鍍PVC或鍍鋅菱形鐵絲網鋪設坡面,長度根據需要裁剪,坡頂延伸不低于50cm,開溝并用樁釘固定后回填或埋入截水溝中。坡頂固定后自上而下鋪設。左右兩片網之間搭接寬度不小于10cm。釘網:針對石坡面情況采用“L”形Φ6~8或其它型號的鋼錨釘或竹錨釘,錨釘長度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采用150~400mm。
②客土吹附:將過篩腐殖土、草纖維、泥炭土、緩釋營養肥、粘合劑、保水劑、水等混合材料用噴播機充分攪拌,然后通過噴播機將材料及種子送坡面,噴附到預先固定在坡體上的鐵絲網上。
工序流程:坡面處理→鋪網、釘網→覆土、噴射客土及種子→養護
4.液力噴播工藝
在坡度達到小于一般土壤穩定坡角,且本身具植物生長的土壤,具備了人工回填土后液力噴播完成植被建植和恢復的條件時可采用液力噴播工藝。液力噴播工藝是將經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加入過篩的腐殖土、草纖維、粘合劑、保水劑、緩釋復合肥等攪拌均勻后,均勻噴射到邊坡表面上,噴射厚度2~3cm。
工序流程:坡面修整→覆土或客土吹附→液力噴播→養護
5.植生袋法
利用邊坡巖面本身的凹陷處,在凹陷處下部采用植生袋圍堰,圍堰內填土,種植灌木為主,植生袋內裝入按比例配制的耕植土、有機基質、保水劑、肥料。或在坡面外側直接用植生袋梯形疊砌,形成一層植生袋面層,通過該植生袋內種子的生長來綠化邊坡。
工序流程:植生袋灌注→植生袋堆砌→植生袋加固→養護
6.魚鱗坑開挖工藝
在條件許可的邊坡通過風鎬來開挖適當的魚鱗坑,在坑內填土,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魚鱗坑開挖一般要求:坑0.5×0.5m,坑深0.5m,間距2m,交叉開挖呈梅花狀。
工序流程:風鎬成坑→槽內裝填種植土→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護
7.種植槽工藝
在陡峭的巖質邊坡面上利用工程錨桿固定和鋼筋混凝土梁板形成種植槽,在槽內的種植土上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的一種邊坡綠化工藝。
工序流程:搭設腳手架→錨桿成孔、制作→鋼筋混凝土梁板槽澆筑→槽內裝填種植土→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護
工程邊坡因其情況復雜,綠化施工要同時考慮各種因素,它涉及工程力學、植物學、土壤學、肥料學、園藝學、環境生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該領域將取得長足的進步。
上一篇:邊坡防護網優異的抗老化性能
下一篇:被動防護網施工人員安全確保辦法
邊坡柔性防護網的安裝步驟
SNS邊坡柔性防護網裝置過程按規劃并結合現場實踐地勢對鋼柱和錨桿根底進行丈量定位.現場放線長度應比規劃體系長度添加約3~8%,對地勢崎嶇較大,體系安置難沿同一等高線呈直線安置時取上限(8%);對地勢較平整規則,體系安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線沿直線安置時取下(3%);在此根底上,柱距離可有為規劃距離20%的縮短或加寬調整規模.
基坑開挖(對覆蓋層不厚的地方,當開挖至基巖而尚未到達規劃深度時,則在基坑內的錨孔方位處鉆鑿錨桿孔,待錨桿插入基巖并注漿后才灌注上部根底砼.
預埋錨桿并灌注根底砼(對巖石根底,2、3工序應為鉆鑿錨桿孔和錨桿裝置,對砼根底,亦可在灌注根底砼后鉆孔裝置錨桿).基座裝置:將基座套入地腳螺栓并用螺帽擰緊.
鋼柱及上拉錨繩裝置.側拉錨繩的裝置:裝置辦法同上拉錨繩,僅僅在上拉錨繩裝置好后進行.上支撐繩裝置下支撐繩裝置,鋼繩網的裝置,鋼絲繩網格柵裝置以上是邊坡防護網的裝置過程詳解,還有就是,就算真的不清楚,也不需要擔心.
具體說說柔性防護網的主要用途
柔性防護網效果原理上類似于噴錨和土釘墻等面層護坡體系,但因其柔性特征能使體系將部分會集荷載向四周均勻分散原料:鋼絲繩網、一般鋼絲格柵(常稱鐵絲格柵)和TECCO高強度鋼絲格柵勻傳遞以充沛發揮整個體系的防護才能,即部分受載,整體效果,從而使體系能接受較大的荷載并下降單根錨桿的錨固力要求.
鋼絲繩網、一般鋼絲格柵(常稱鐵絲格柵)和TECCO高強度鋼絲格柵.鋼絲繩網、支撐繩和減壓環.由鋼絲繩網或環形網(需阻攔小塊落石時附加一層鐵絲格柵)、固定體系(錨桿、攔錨繩、基座和支撐繩)、減壓環和鋼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
具有高柔性,高防護強度,易鋪展性.習慣任何坡面地勢,裝置程序標準化、體系化.體系采用模切化裝置方法,工期短,施工費用低.
體系資料的特別制造工藝和高防腐防銹技術,決定了體系的超高壽命,體系能將工程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點,其防護區域可以充沛的維護土體、巖石的安定,便于人工綠化,有利于環保.
適用于建筑設施旁有緩沖地帶的高山峻嶺,把巖崩、飛石、雪崩、泥石流阻攔在建筑設施之外,避開災害對建筑設施的損壞.
柔性防護體系是以鋼絲繩網為主的各類柔性網掩蓋包裹在所需防護斜坡或巖石上,以限制坡面巖石土體的風化脫落或損壞以及為巖坍塌(加固效果),或將落石控制于必定范圍內運動(圍護效果).
決定柔性防護網高度的因素
柔性防護網與我們傳統的法子比起來,他處理了施工中的很多壞處,相對比起來,施工工期短費用也降低下來了.那么柔性防護網護壁模板到底需求多高?其實他是由施工的時候的土方工程決定的,一般來講也便是1米.柔性防護網護壁里邊的線的控制,也便是講用樁來控制軸線,高程引到第一節混凝土護壁上,每節以十字線對中、吊大線錘控制中心點方位,用尺桿找圓周,然后由基準點測量.
柔性防護網設置操作平臺,用來臨時放置混凝土拌合料和灌注護壁混凝土用.柔性防護網護壁砼要搗實,上下壁搭接50~75mm,護壁采用外齒或內齒式;護壁砼強度等級為C20,護壁每節長度為1米,厚度一般為上15cm,下口7.5cm,上下兩節護壁搭接7.5cm.
柔性防護網護壁內等距放置32根直徑8mm,長1m的直鋼筋,刺進基層護壁內,使上下護壁有鋼筋拉結,柔性防護網防止某段護壁出現流砂、淤泥而構成護壁因自重而沉裂的現象;第一節砼護壁高出地面200mm左右,便于擋水和定位.
柔性防護網護壁砼抵達必定強度后(常溫下24小時)便可拆模,再開挖下一段土方,然后繼續支模灌注混凝土,如此循環,直到挖至規劃柔性防護網要求的深度.
- 2019-07-12 主動防護網主要構成有哪一些?
- 2019-07-12 被動防護網的大略敘述
- 2019-07-12 柔性防護網安裝時經常會碰到哪些實際問題?
- 2019-07-12 主動防護網的優勢所在
- 2019-07-12 安裝邊坡防護網怎樣進行清除危巖
- 2019-07-12 主動防護網施工安裝技術要求